甘油三酯是一種有機物化合物,由甘油的3個羥基與3個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可通過日常飲食攝取。它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在臨床上,血清中的甘油三酯作為一項重要的血脂常規測定指標,與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共同作為血脂測定的基本項目。作為血脂的一種成分,它主要起到給身體細胞補充能量、保護內臟的作用。盡管它有諸多生理功能,但過多的甘油三酯會導致脂肪細胞功能改變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并增加患冠心病、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危險性。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調節飲食結構、改善生活方式來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如果這些方式不能降低,則需藥物治療。常用的降甘油三酯的藥物有貝特類藥物、Ω-3脂肪酸(高純度)、煙酸及其衍生物(例如:阿昔莫司)。這些藥物是通過抑制膽固醇的體內合成,或促進膽固醇的轉化促進細胞膜上LDL受體表達,加速脂蛋白分解。激活脂蛋白代謝酶類,促進甘油三酯的水解。阻止其他脂質的體內合成,或促進其他脂質的代謝。
小檗堿是從黃連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種異喹啉生物堿。它作為一種治療腸炎的藥物,在中國傳統中藥的應用中已有1400多年歷史。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腸道感染(包括菌痢)、眼結膜炎、化膿性中耳炎等。近年來通過對其在心血管疾病、糖脂代謝影響方面的廣泛研究顯示小檗堿在降脂方面具有優異的治療前景。小檗堿通過各種生理機制產生代謝作用。大部分作用都涉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這是一種參與調節人體能量水平的酶。小檗堿通過針對這一途徑,誘導葡萄糖進入細胞,并轉化為能量。使AMPK活化,也是小檗堿調節血脂(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功能的關鍵。這種酶是調節能量的產生、儲存以及脂質代謝的主開關。小檗堿有助于燃燒細胞內的脂肪酸、穩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受體、以及抑制肝臟的脂質產生。服用小檗堿副作用較小,也是降低甘油三酯藥物的一個新選擇。